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,充電樁市場隨之擴容,充電費用也迎來上漲?!傲績r齊升”下,充電樁產業進入發展紅利期。
專家表示,當前,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充電樁市場,歐美等地充電樁建設仍處于早期投入階段,未來海內外市場均存在巨大發展空間。我國企業應利用技術優勢,把握發展機遇,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,繼續拓展國際市場。
天眼查數據顯示,現存充電樁相關企業32.2萬余家,其中,2023年1-7月新增注冊企業6.7萬余家,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57.8%;
從地域分布來看,廣東、江蘇以及河南,三地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,分布擁有3.9萬余家、2.6萬余家以及2.3萬余家;從成立時間來看,46.9%的相關企業成立于1-5年內,成立于1年內的相關企業占比32.6%;從企業類型來看,88.3%的相關企業屬于有限責任公司。
另據天眼查專利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2023年充電樁在已有3600余項專利申請。
新能源汽車催生了一批造車新勢力,相比之下,進入門檻更低的充電樁市場,也有不少玩家。在高速發展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。
充電市場的下游,主要是面向電動汽車的充電場站及充電服務移動應用,呈現日益明顯的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。
車企做充電樁的邏輯好理解。在充電網絡不夠完善的產業發展初期,車企要想把電動車賣出去,讓消費者消除充電顧慮,只能自己動手賣樁、建充電場站,構建完善的生態閉環。國外的典型代表是特斯拉,今年4月份,其全球超級充電樁數量達到45000座,預計今年三季度將突破50000座。
在國內,蔚來汽車已部署16745根公共充電樁,是中國布局公共充電樁數量最多的汽車品牌。小鵬汽車的公共充電樁布局也超過5000根。傳統車企中,廣汽埃安近期向媒體表示,已建設運營超400個充電站,2500個充電樁,正以每年超150%的增速推進建設,預計到2025年將建成2000座超級充換電中心和超過20000個充電樁,實現全國地級城市全覆蓋。
車企自建充電場站是其完善用戶服務、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環。類似4S店,具備統一服務標準、產品體驗的自建充電場站,能有效增強車主信任度,消除購買顧慮。
不過,從數量看,車企自建充電樁不是主流,真正的大頭是充電運營商來完成的,典型代表是特來電、星星充電、國家電網等。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最新數據,截至今年6月,上述三家擁有的公共充電樁數量分別達到42.8萬、39.1萬、19.6萬臺,分別位列行業第一、二、四位。
這些運營商以充電服務為主業,多以自己投資建設運營充電場站為主,相比車企規模更大、投資更多。隨著充電市場的快速發展,充電運營商也大多從純自營,向合作建站、品牌授權、特許經營等多種更輕資產的方式轉變,以進一步快速擴大網絡規模,搶占市場份額。
特來電成立9年多時間,為建設充電場站累計投資145億元,累計充電量達213億度,運營城市360個,與國平臺組建合資公司158家。值得一提的是,特來電正將重心從充電樁向充電網轉移。特來電創始人于德翔曾表示,“充電樁的技術路線可能是錯誤的。如果按照現在的一輛電動汽車配一個充電樁進行建設,電網與車輛自身都承受不了?!?/span>
在特來電看來,充電樁是把電充到車里,充電網是把一個區域鏈接成一個系統,在這個區域中能夠進行有序地充電和放電,實現能源的智能調度并且能和大電網進行良性交互的充電網。
另一類主要玩家是云快充為代表的第三方充電服務商,這類服務商以SaaS平臺為切口,構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充電樁網絡,其大多不自營建樁建站,走輕資產路線。
云快充以第三方SaaS物聯網技術打通不同運營商的充電樁,實現市面90%以上充電樁品牌直連率,為充電運營商提供一站式后臺在線管理,低成本運維等精細化服務,同時聯動B、C端充電用戶,織就智慧充電服務網絡。
截至6月,云快充覆蓋公共充電樁達34.3萬,排在國家電網之前,位列全行業第三。
資料來源及致謝
壹DU財經